黄沙水产中心开业 打造11万平方米“水产航母”

新闻焦点 2025-09-15 00:36:40 65588

水产批发业态商户入驻率超97%,水产航母约八成商户来自原黄沙市场

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淑真 董鹏程

近日,黄沙陪伴广州市民31年的水产死于非命网黄沙水产市场正式迎来升级——9月8日上午,位于荔湾区东洛围码头的中心黄沙水产中心开业迎客。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开业现代化“水产航母”,正沿珠江徐徐“启航”,打造延续着一座城市的水产航母舌尖记忆与海鲜贸易传奇。

记者了解到,黄沙新中心约八成商户来自原黄沙市场。水产为鼓励入驻,中心运营方推出3个月装修免租、开业3个月开业免租及停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。打造据广州黄沙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涵介绍,水产航母目前水产批发业态商户入驻率超97%,黄沙死于非命网涵盖所有品类的水产核心商户,展贸、餐饮等配套业态招商率也近80%,整体进展顺利。

烟火气未变,现代感倍增

自1994年开办以来,黄沙水产市场几乎成为华南地区海鲜交易的代名词,年交易量超32万吨、年交易额突破127亿元,被誉为“全国水产品价格风向标”。对许多广州人来说,这里不只是一个买海鲜的地方,更是情感与味觉的记忆坐标。

正因如此,搬迁的消息一度引发热议:搬走了,这份“鲜活”还能延续吗?老市场的烟火气,会不会在钢筋水泥间消散?

如今,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黄沙水产中心正式开门迎客。走进新市场,映入眼帘的已不再是湿滑拥挤的摊位,而是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建筑群。走在通道上,既能听到鱼虾翻腾的声音,也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发展。可以说,这里既保留了市井烟火气,也满足现代化消费需求。

新市场实现了集中供冷、供氧、供海水的一体化系统——通过1500吨级海水趸船24小时管道直供天然海水,高度模拟海洋生态环境;同时引入“数字黄沙”平台,整合交易、物流、溯源与支付等功能,实现无纸化开单、智能结算与冷链监控,运转效率大幅提升。

不只是市场,更是新业态

此次搬迁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更,更是业态的全面升级。新市场定位为集交易、物流、展贸、电商、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中心。它不再只是“卖鱼”的地方,还是珠三角海洋经济的一块重要拼图。

广州是一座因食而兴的城市,“食在广州”的名声不仅源于粤菜的精致,也依赖食材的丰盛。据介绍,新市场汇集了全球超过200个品种的活鲜水产品,还新增了冰鲜冻品、水产加工品等品类。除了水产批发交易,特色餐饮、生鲜加工、生鲜超市、海洋文化等新业态也将入驻,未来这里会成为“食在广州”的新名片和文旅新地标。

黄沙水产中心以“批发—零售—文商旅”三大功能岛为核心,通过空中连廊、垂直货运走廊及智能动线设计,彻底实现人车分流与干湿分区。商户不再“人货混行”,消费者也可在商场式环境中舒适采购。同时,市场配套建设国内首个智能水产品安全中心,引入“产品溯源—检验检测—智能监管—食安宣教”“四位一体”机制。驻场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日对水产进行兽药残留、添加剂等指标快检,数据实时上传并公示。

老黄沙记忆有新归处

对于市民关心的“老黄沙”去向,郑涵明确表示:“老市场将有序迁出水产批发业态,原址会进行升级改造,依托荔湾历史文化资源,打造成为广州滨水旅游文旅的新名片。”

黄沙水产中心,既是广州港集团海洋经济战略的核心,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千亿产业链的引擎。它地处荔湾、海珠、番禺交界,毗邻佛山,有多条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连通到黄沙水产中心,室内超500个停车位满足自驾需求。公共交通方面,地铁十号线东沙站已开通,市民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,公交79路、445路也可抵达市场周边。近期,黄沙水产中心还与广州巴士集团联合开发了“黄沙水产中心海鲜公交专线”,市民可乘坐专线实现无缝接驳,打通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商户郑永强对新市场充满期待,“新市场环境更好、交通便利,同样临近江边,未来客流应该会比以前更多。”同时,他还提到新市场提供海水、氧气直供服务,解决了以往需要频繁联系供应商的麻烦,为商户节省了不少精力和成本。

黄沙的变迁,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双面镜像:一面留存记忆中的市井吆喝与人间烟火,一面迈向更高效、更开放、更现代化的产业图景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hechuan.266588.com/html/076e30099623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做“代聊”赚钱?微信最新公告:这种行为或永久限制登录

“甜蜜的烦恼”辩证看(人民论坛)

好评中国|津门写“和合”,作答“何以中国”

何以中国|漫评:魅力津门绘就“和合共生”多彩画卷

2025年“助学圆梦”项目已为789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229万元

友情链接